学习当代艺术首饰很酷,但是我该如何生存?

2020-01-15 00:00:00

在已知中央圣马丁以及皇家艺术学院教授的珠宝设计思路为当代珠宝(Contemporary Jewellery,对美国高校而言则是Studio Jewellery,而在西欧如意大利的情况则叫做Art Jewellery)并且理解基本设计思路与方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就此对两所高校毕业的珠宝设计师的现况与前景进行一波关于毕业生前景讨论。


CSM & RCA JEWELLERY STUDIO

当代珠宝设计的理念在最近数年间发生了持续的争论与更迭:当代珠宝中的当代与当代设计中的当代是否是同样的意思,而这两种领域的作品是否又获得了同样的对待,对于当代珠宝的可佩戴性在前些年也一直在海内外设计师中受到广泛的激烈讨论。但从国内外相关展览的密度与留学申请的火爆情况来看,毋庸置疑的是,当代珠宝与当代珠宝设计逐渐受到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Hollie Paxton本科毕业于中央圣马丁,研究生则在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她的创作围绕着突出日常生活中短暂且经常被忽视的方面展开,目的是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在佩戴者、观看者、创造者和物品之间建立一种联系。Hollie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欧美当代艺术教育气质:挑战与革新。


英美的学院派思路之好,不必多说。拓宽眼界,深挖内涵,激励创作与反省分析:引导你大量阅读、观看、感受并分析各个渠道的一手或二手资料。设计的思路基本以个人的体验与思考为主:如何在作品中展现最强烈的个人表达,来呈现设计师对于文化、个人经验或者社会现状的反思。经此过程出现的作品通常都挑战甚至颠覆各项珠宝既定的印象以及标准:材质、尺寸、舒适度、美观程度。当代珠宝可以说是先锋的珠宝,或者说是可佩戴的当代艺术。


“Chew your own Brooch”

Ted Noton


这是一个实验性的先锋互动性珠宝项目。荷兰当代珠宝大师Noton给参与项目的人寄去一个信封,里面有一条口香糖与一些爽身粉。参与者嚼完口香糖用爽身粉裹上重新寄回去,Noton会再将这块口香糖用金或者银铸造成胸针。由此,参与者与设计师和首饰的关系产生了一种创造性的亲密,当代珠宝的形式界限变得模糊而又呈现某种清晰。这种让终端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中的想法后来在商业品牌中逐渐流行。


“Pearl Necklace”

Lin Cheung


Herbert Hofmann Prize(历史最悠久的当代首饰展览Schmuk大奖之一)获奖者Lin的作品通常围绕热门社会议题展开。她在访谈里解释到她的创作灵感:“珍珠项链从一开始就被预先定义为女性的饰品。通过雕刻和镂空,这条‘珍珠项链’似乎重新变成了‘项链’,一如它所代表的内涵似乎也随之消失。我佩戴珠宝的理由并非为了变美,而仅仅只是我想要戴。”介于珠宝拥有的某些社会属性,女性议题与性别二元性的质疑挑战也同样常常出现在当代珠宝的选题里。


“Gold makes you blind bracelet”

Otto Kunzli,1980


“当代珠宝之父” Otto Kunzli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手镯上的金球被黑色的橡胶包裹住,用Kunzli的话来讲,黄金因此失去了它的象征意义。由此开始,关于珠宝材料的价值就在当代珠宝的范畴中被反复的议论与挑战。

可以说,当代珠宝能够与商业流水线的批量产品区别开,所需要的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独立观点表达。然而对于珠宝行业而言,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看似相差甚远实则亲近。虽然于这两个领域而言,珠宝都有其截然不同的功能与目的,但它们在很多方面也紧密关联。艺术作品的目的总是质疑、挑战、关怀与追忆,而商业产品的目的总是与资本利益紧紧挂钩,也就是说“没有资本就没有创造性的实践可以生存,而每一个企业都需要独特精神与形象来维持风格与持续成长。”



巴黎珠宝品牌Cartier通过不断发掘与翻新美洲豹这种魅力生物的形象并加入产品设计与品牌精神,成功地营造了高贵优雅的品牌形象。相较之下,没有明确品牌风格与精神的De Beers很难拥有相同的品牌归属感。


而当下国内,初生婴儿般的当代珠宝设计师们则遇到了毕业前从未遇见的艰难课题。对本学科与个人风格的专注反而导致了商业触角的盲区,而专业技术能力的缺乏又与市场需求难以衔接。最直接导致的就是许多科班出身的学院派当代珠宝设计师为了资本与艺术追求的平衡,不得不将精力与重心更多地投入对于市场与受众的分析,而无奈地舍弃“无用的”“冗长繁复的“学院派思考思路。


在学校数年的项目中所积累修正的独立思维方式被下意识地抹消,一切围绕市场与商业受众重新展开。最终呈现的第一批产品往往失去个人特色或完全泯然市场矣。学校时期暗藏闪光或大放异彩的独立作品与手持毕业证后交出的学成答卷中呈现的产品出现严重的落差与非持续性。


在Google上最直观的对于当代珠宝与珠宝品牌的对比,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设计气质的强烈区别。从欧美设计高校毕业的珠宝设计师们回国后大部分的人都产生过建立品牌的想法。而这其中转型时的心理落差和与市场需求磨合的过程令许多毕业生止步于此。



野生国际艺术中心对于这样的现状也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因此除了教授基础扎实的设计思维课程与国际申请辅导之外,也全面配备了成熟的专业实践及产业资源,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开始之前直接接触到产业链的各个部位,能够有更充足的思考空间去思考未来学习方向甚至职业发展的方向与思路,使设计始于首饰,精于行业。除此之外,独具特点的跨专业项目也能够多方面地扩宽学生个人设计路线,激发全面的思维创造力,对于设计的理解更加深入,就业前景的选择不再是难题。




CSM Jewellery Design知名校友Percy Lau 成功地将她的CSM式前卫的眼镜设计带进了主流时尚界。Percy Lau的设计成功地将其个人风格与主流市场的需求臻进融合。同名眼镜品牌如今已成为CSM向现今时尚世界输出的一块金字招牌。


于当下的艺术生就业大环境而言,设计师的生存早已不易,找出一条能够做到平衡艺术追求与生存资本的道路更难寻觅。艺术家是一个需要对自我高度信任并要求时刻详细感知自我内心和情绪的职业,艺术家的自我认知从来都不是易事,往往很容易走向一条孤独的道路。钱钟书在《围城》的前记中写下:“年轻的时候,我们经常把自己的创作冲动当做创作才华。这是许多年轻创作者在专业道路上都难以避开的一条岔路。自信容易畸变成固执,固执而又容易导致停滞。”


既使在国际名校毕业后,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珠宝设计师,继续学习积累社会经验也依然有很大的必要。野生艺术国际希望做的就是能够用自身的专业经验,来帮助大家都能够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踏出稳健而崭新的第一步,始于留学,精于行业,野蛮生长。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108461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