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师呼吸同一片空气——Moodboard的高级变奏

2020-01-16 00:00:00

今年北京的夏天格外炎热,但是在这座蒸汽腾腾的城市,仍然有很多充满热情的小伙伴参与到今年的夏令营中,我想通过今天的文章分享一些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我的教学感受。


我发现课程参与者大多数都是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的学生。对Fashion&Textile专业还有很多迷思,也有很多向往。通过课程中和他们的深入交流,我认为在开始一个系统性的创作学习课程之前,最应该培养的是同学们的叙述能力(这里的叙述性指的是运用视觉去讲故事的能力)。


TUTOR

本期分享导师 


SIYANG MENG 


硕士—伦敦时装学院

本科—上海东华大学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 MA Womenswear 


孟思阳以全A成绩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女装设计研究生专业,伦敦时装周期间,毕业作品“ Mind-Bending”在16MA 发布会上压轴出场,其作品登上多家杂志,其中包括 《Vogue UK》,《Vogue Japan》,MIKO的服装被称为“冷诙谐主义”,为调侃时尚人群而宣言,在她的设计哲学中冷诙谐并置调侃并结合高度的剪裁设计感;


2015年在伦敦创立品牌SIYANG MENG;

2016被英国DEZEEN杂志评为LCF MA毕业生TOP5设计师之一;


在校作品被编入设计师RICHARD SORGER和SIMON SEIVEWRIGHT出版的《RESEARCH AND DESIGN FOR FASHION》2016赴北欧参与Fendi &LCF 合作项目Saga Project。项目成果获得极度认可被收藏于SAGA DESIGN CENTER;


曾工作于J.W. Anderson伦敦工作室。曾就职于CELINE,Dover Street Market等国际品牌;


SIYANGMENG野生作品集导师入围国际赛事,2018米兰REMIX皮草设计大赛全球10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围者)并斩获唯一银奖,创造了大陆地区选手最高奖项的记录。


01.

关于艺术表达和叙述手法



很多同学在刚开始觉得最困难的就是做艺术表达,这是很多学生在院校里没有接触过的内容,然而也是开始一个主题创作最先要具备的基础。无论是抽象的灵感概念,或是自己的一个经历,又或者是创作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都应该学会让自己在成为一个设计者之前先成为一个艺术家,一个编剧,一个导演,一个策展人……当你带入不同身份去认知你的主题时,你该如何组织你的创作语言呢?


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导演,你想要用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拍摄手法、场景、台词,整个故事的节奏怎样呈现都应成为了你思考的一部分,因为它们都是评判你叙述能力的重要构成。所以一开始培养自己的艺术表达时,不妨带入一些身份,转换一下传统的、平庸的描述手法,你会发现你开始变得更有创造力,你的主题故事也会更有吸引力。


02.

Moodboard的多种形式


Moodboard可以说是很多同学最早接触创作的第一个学习阶段,就是先建立一个情绪板,但是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对于Moodboard有认知偏差了,只抓住这一个表达手法去堆积自己的素材,是不能够有效的完成逻辑主题思路的,情绪的培养可能也显得有些速成。


这一次的夏令营我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一本杂志的创作中,让大家去寻找各种表达主题和情绪的手法,然后整合在这本Zine当中。不仅仅需要去思考你的叙述方式,也需要去思考情绪的色彩、文字、图像以及如何通过排版和装帧来呼应主题。每一个同学在这个创作过程中,都发现了自己或多或少有表达的障碍,或者发现了自己在表达手法上非常的有局限性。


我挑选了3个Team的作品来跟大家分享,也对三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参与者做了一个简短的专访,他们讲述了在杂志中呈现了怎样的故事,运用了哪些手法做表达以及创作过程中带给他们的很多思考。


03.

「50% Zine」

Editor:Edi、Xivi Wu、Yout


整本Zine的设计概念


Edi:Zine的名字之所以叫“50%”,是因为我们三位创作者都是刚过成年的年纪,但冷冰冰的一个数字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心智是成熟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是成熟的,我们处在一个有一丝迷茫的过渡期,既不是未成熟的10%,也不是快成熟开花结果的100%。


Xivi又提出来“成年人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的概念刚好和她的主题相符,我们目录的小标题就定为了“反对成年世界的一些刻板印象”,从情绪的角度(Anxiety),物理屏障的角度(Manturity),垃圾的角度(Trash)以及引申出更多的东西对杂志进行设计,甚至还有歌曲、穿搭的推荐,和一些有意思的建议。



杂志里有很多对页的大图部分,我个人来讲认为现在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大家每天都在看短视频,不停的刷来刷去,我不认为出现大量的文字会让人在第一时间有想要读的欲望,而图片是表达情绪很直观很有效的方式,杂志中文字内容的部分很少,主要是大图、中图、小图;野生的老师们也给了很多指导,最后决定把文字部分和杂志分离,以夹页/夹册的形式放进去,照着图片对应阅读。




故事表达


Edi:我的图片部分全部是我自己的,有些是老照片,有些是Yout帮我拍的,有些是之前跟朋友一起玩拍的,我选择用图片的形式做最直观的表达,图片比文字更能直观的体现氛围和情绪。


文字部分是我的亲身经历,因为很多人不理解焦虑的情绪,并认为在成年的世界这没有用的情绪是不应该有的,但其实我觉得是不对的,在夹页下方有一首歌的歌词对应表达。



创作感受


Edi:第一次用这样的形式去创作主题故事。开始的时候真的很痛苦,有点找不到要表达的方向,但后来一边做一边找思路最后从自己的影响入手拍摄了很多内容,我学到了一件事开始想的不一定是你最后做出来的,不要太早去限制自己的表达,而且不论好坏要先快速的出一些素材进行尝试,才有改进与选择的余地,不要怕被否定。



这是一次很难忘的课程,从原本不会运用PS、ID等软件,因为想要做好这本Zine,咬牙学会了这些硬技能,也学到了一些如何将灵感转化为作品的技巧,不足在于应该更谨慎的查看一些内容,文字的校对就不会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希望下次有机会做出的东西可以更完美。


04.

「ZhuiZhuiBuAn 惴惴不安」

Editor:Yang Qi 、Yuqi Deng 、Ruijie Lee


整本Zine的设计概念


Yang Qi:我们整本是虚构故事组,我们三个每人都在Margiela身上挖掘出吸引我们的点,由被解构的鬼娃娃到拼图王国与影子王国的上帝视角,再次链接转换到孔雀神的降临,最终神化为雕像给予人自省的态度。



为了表达视觉画面的冲击力,我们选用了不同种类的纸张厚度与触感。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用惴惴不安的一种心理状态来围绕串联我们三个的故事线索。这种以小组一起督促完成的作品,我认为是一个人无法达到的成就和情感。




故事表达


Yang Qi:在我眼里,眼睛的温度告诉我, 每个人都想方设法的去展示自己特立独行的一面。他们像极了孔雀。孔雀?高傲的、炫耀的,甚至是美极了!我的身体安装着一双这样的眼睛去审视世界,我的身体安装着一双这样的眼睛走进了野蛮生长的密码门,我的身体安装着一双这样的眼睛去认识Maison Margiela。



课程前几天阳老师和杨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可以更多角度去了解马哥的听说读写,书、纪录片、音频等一些导致我睡眠不足的充足学习资源,Research,Brainstorming,Research,Brainstorming,Research,Brainstorming,Research,Brainstorming,Structuralism,Introspection…终于找了自己的表达方式。



高傲的孔雀啊,你是否太过张扬,天啊,神啊,你是否会去惩罚她的自大,在我还在犹豫还在幻想时,天空突然出现一道闪电劈死了孔雀。哦!她死了,你是否会对她好奇?你是否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暗自窃喜?如果她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该,神会把她变成雕像,你要知道,自省是勇敢而又神秘的力量。


05.

「COGNIZE」

Editor: Yijing Wang、Zhuolin Wang、Tinghui Lee、Xuhui Zhao


整本Zine的设计概念


Verasin W:首先这是本杂志,所以观众认知它就是个过程,我们通过视觉感受的颜色灰、蓝、黄、红来引导观众,蓝色是对自我认知,关于自我的探寻,我们所认知的事物是有局限性的,你是否能够充分认识自己,What’s me?灰色则是对于外在的认知,外在的不完美下是否具有强大的力量。



黄色和红色则是对于外界的认知,黄色是现代通讯工具的便捷反而像网一样束缚了我们,不如变成一只蜘蛛,我们可以在网上行走而不会被缠绕,红色则是通过儿童认知外界的视角来尽可能接近真实世界,纸的材料上我们采用了300g的彩激纸,我们通过触觉来选择,也是我们对于杂志的认知。




故事表达


Verasin W:开始探究我的“眼睛主义”的真实,我通过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了解他们。因为他们才是Keep real,就像Margiela一样,儿童看待世界有一定的自由意识,毫无功利,具有单纯的一种审美行为。所以我称儿童期为“蜉蝣世界”,美好精彩而短暂。相反成人总是在各种各样的规则上阻碍了对于事物表现性的感知。



儿童从认知到思考到表达整个过程都很有趣,最吸引我的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其中我选择了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他们改变外形,往往变形的很夸张,却仍然能让人一眼认出来具象;第二种方式他们会对于物体进行自由分割和重组。所以我想象在一个“非我”的空间站,尽量摒弃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做了以下的实验对于五官的重组(二维),对于手的变形(媒介是手印),对于文字的重组和编辑,对于声音的重组和编辑等等。




创作感受


Verasin W:短短的15天,却像浓缩了1年的学习一样,真的学到了很多。因为第一次做这样的主题和故事不像普通的Moodboard,所以每天压力很大,但是感觉每天都十分充足饱满,从确定主题到如何调研,什么才是调研?一手调研和二手调研的工作,每天老师都会紧紧地走课程,每天都会面临不同的痛苦,但是通过老师的耐心与帮助,每天都能突然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感觉真的很神奇,令人觉得一切都值得!到后期排版课教的软件,短时间内熟练使用,所以我个人觉得,人还是要折磨一下自己,你坚持了,努力了,真的就是感觉自己收获满满,特别有成就感,特别开心!而野生就是这么一个有实货的地方!在这里也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人生一下子就有意义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1084613885